中国武术面临人才危机 三大举措保证搏击人才成长

时间:2014-07-11 10:09     来源:新浪     作者:小飞     


 

  李小龙一脚踢碎“东亚病夫”的牌匾,从此中国功夫享誉海外。今天职业搏击蓬勃发展,然而赛场上中国功夫却不如银幕上那么所向披靡。中国职业搏击发展至今不过10余年,相比有百年历史的海外职业搏击,还处在发展初期。


  得益于经济发展,中国搏击产业奋起直追。以2014年新生的中国搏击品牌昆仑决为例,短短半年时间,就借助移动互联平台实现赛事、格斗商城、格斗教学、电子商务等资源整合,打造完整武术产业链,获得著名国际IDG技术创业投资基金千万美金投资。有了充沛的资金,吸收国外搏击赛事运作经验,中国赛事制作团队越来越成熟。从以往的关起门来办比赛,到如今海外赛事不断,4月份昆仑决在泰国和菲律宾实现“双周两赛”,6月29日昆仑决在重庆和阿塞拜疆打响“一日双赛”, 从比赛组织水平、现场视听感染力、比赛转播技术都有长足进步。尽管在资金、市场和赛事制作能力上中国团队后来居上,但擂台上的主角--优秀搏击运动员却成了“木桶的短板”。


  中国传统体育培育是体校--体工队--国家队阶梯式机制,职业搏击不属于体制内比赛项目,不在这条“冠军生产线”之上。中国有大量优秀散打运动员,但偏重打点得分的散打技术和国际规则下强调杀伤力的搏击有明显区别,散打冠军走上国际赛场的成绩也不如人意。随着中国职业搏击发展,“中华虎”杨建平、“武僧”一龙、“搏击玫瑰”唐金等一批以职业擂台为目标的中国搏击力量成长起来。但我们也不得不承认,中国选手的整体水平与国际顶尖拳手之间还存在一定差距。在倡导“公正、真实、火爆”的昆仑决擂台上,面对“荷兰天王”克劳斯等悍将,中国运动员胜少负多,甚至引发了拳迷关于“昆仑决是否应该刷小怪”的争论。中国搏击好不容易与世界接轨,如果仅仅因为几场失利又要“闭关锁国”,维系可怜的“自尊”,无疑是历史的倒退。提升中国搏击水平,打造中国职业搏击明星才是中国搏击产业发展的当务之急。


  培养优秀搏击人才需要三个条件。第一是稳定的经济保障。美国职业拳击明星辈出的原因就是金钱,拳击世界冠军弗洛伊德。梅威瑟年净收入1.05亿美元。,被福布斯财富杂志评为世界最高收入职业运动员,美国UFC综合格斗赛事至今已培育出了超过40名百万富翁拳手。而中国职业搏击运动员长期都属于低收入群体,绝大多数基层拳手生存困境,很长一段时间内一线运动员的单场拳酬也就在1-2万左右,一年之中比赛机会少得可怜,无法负担起训练费用,这导致大量人才的流失。好在中国拳手已经看到了希望,“昆仑决5峨眉传奇”比赛中“中华虎”杨建平力挫“韩国公牛”赵仁杏,中搜总裁陈沛现场给出100万奖金,成为中国单场比赛最高额奖金。此后“昆仑决7诸神之战”打出500万巨奖,相比K-1当年的1000万日元(约61万人民币)奖金翻了超过8倍。如今中国搏击赛事不差钱,相信能给中国搏击运动员带来更好的收益和保障,挖掘和留住更多人才。


  第二是要有与国际接轨的科学先进的培训体系。体能训练、技战术体系、赛前降重环节,中国运动员需要学习的地方很多。从张铁泉一枝独秀率先进入美国UFC八角铁笼,到如今“中华力量”TUF中国区选秀电视节目开播,“吸血魔”李景亮、东方荣誉俱乐部的“中华虎”杨建平和张立鹏等一大批中国拳手走上UFC的赛场。中国运动员出国训练屡见不鲜、国外运动员和教练员也带来先进的训练方法,通过走出去和请进来,中国运动员在训练体系上与国际越来越多交流,技术训练上的差距将逐渐缩小。


  第三是要有锻炼的机会和平台。搏击不是纸上谈兵,训练只是一部分,更多经验只能在擂台上积累。泰拳选手训练条件简陋,但常常把拥有先进训练器材的欧美日韩拳手击败,靠得就是动辄上百场的比赛经验。目前中国运动员能达到30场国际比赛经验的都很少,与经验丰富的国际名将交手失利也并不意外。中国运动员需要的是更多的国际赛事机会,在比赛中磨砺自己,不断成长。从这个角度来说,希望中国能有更多“昆仑决”这样的高频率、高水准国际赛事诞生,为中国运动员提供更多实践锻炼的机会。


  没有凭空诞生的救世主,泰森、播求等巨星的诞生都是得益于成熟的环境。中国职业搏击水平要想后来居上,需要的是各方面的支持,需要三大条件的成熟,只有中国运动员从搏击中能获得令人满意的收益,获得充分的培训和锻炼的机会,搏击选手才会一步步成长,中国职业搏击才能真正崛起。

顶一下
(4)
100%
踩一下
(0)
0%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最新评论